![]() |
3月1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谭晶华教授在我馆多功能厅举办讲座,内容为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史和翻译的诸多问题。
在中国,以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为代表的日本小说深受欢迎。但其实自清朝起,就有很多日本文学被翻译成中文。其中不止近现代作品,还包括《枕草子》、《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文学的翻译也十分活跃。因此相信大家对日本文学也不会感到陌生吧。
讲座前半部分,谭教授介绍了中国翻译的日本文学作品。后半部分,谭教授以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的各国翻译为切入口,谈及了翻译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同的译者对待原作有不同的见解。谁来翻译、作者对译者的态度等的差异,都会影响作品的味道。“二流作品被一流译者译成一流作品;一流作品被蹩脚的译者译成二三流作品”,谭老师举例了莫言曾在对谈中提及的这段内容,讲述了翻译的影响力。也有观点认为,要做出好的翻译,比起外语,也许磨练母语水平更加重要吧。
![]() |
谈吐幽默的谭教授,引得观众们笑声不断。 |
![]() |
![]() |
做笔记、拍摄PPT,观众们十分认真。 |
![]() |
![]() |
![]() |
![]() |
谭教授不仅是日本文学专家、翻译家,同时还是日语教育者。面对观众们的积极提问,谭教授都一一耐心解答。对翻译感兴趣的观众不少,听了谭教授的一席讲话,大家受益良多。相信以后大家对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吧。
谭晶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各位,非常感谢大家!
今后,我馆还将举办更多的活动为大家介绍各个领域的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