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Tel: +86-(21)-5257-4766 Fax:+86-(0)21-6278-8988 map 〔别馆 领事部门〕中国上海市延安西路2299号 Tel:+86-(0)21-5257-4766
中国上海万山路8号 邮编200336(广:+86-(0)21-6219-5917) (广:+86-(0)21-6219-5957)  上海世贸大厦13F 邮编200336 Fax:+86-(0)21-6278-6088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文化处>> 文化相关信息

“知”的乐趣!

成功举办作家毛丹青演讲会“我与日本 知ることへのお誘い”

 

 

 

 “扎实的民间交流就像海底的水流。即使海面狂风暴雨,海底稳固的水流依然流淌不息。”

毛丹青,日中双语作家、翻译家、大学教授,同时身兼日本信息杂志《知日》主笔。818日,我馆邀请到活跃在联系日中两国多个领域的毛丹青先生,举办演讲会“我与日本 知ることへのお誘い”

活动当天,除了公开报名的观众,多家媒体也来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因此我馆多功能厅聚集了约130人,十分热闹。其中甚至还有毛丹青先生的热情粉丝当天专程从北京坐飞机来参加活动。由此可见,毛丹青先生的作品以及他横跨日中两国的活动得到了年轻一代的支持。

毛丹青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是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来将据点转移到了日本。到日本后,毛先生经过商后作为日语作家出道。毛先生用精准的日语写随笔,从独特的视角分析了连日本人也没有察觉到的日本文化特性和习惯,让日本人大吃一惊。毛先生在日本生活了近30年。正是经过长年对日中社会的观察,毛先生才基于自己的经验体会,特别强调“想了解”对方这一想法是迈向深度了解的第一步。

 

  既不“反日”也不“亲日”,毛丹青先生提倡的是“知日”

                   观众们踊跃提问

 

“打开与政治、经济不同的第三条路”、“不是表面的交流,而是深层次地了解对方。这才能实现日中平衡”。

当天的演讲会上,毛丹青先生呼吁用文化联系日中两国,用文化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从很早以前,毛先生就提倡既不“反日”也不“亲日”,而是去“知日”。在这一理念下杂志《知日》于2011年创刊。《知日》介绍的不是表层的日本文化、社会。“礼仪”、“萌”、“猫”、“武士道”、“妖怪”等等,《知日》每一刊都会选取一个独特的主题进行深度剖析,扩大了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新的兴趣。

就像《知日》在中国创刊,为中国读者所熟读一样,也希望日本的年轻人能有这份好奇心去真心了解中国。毛丹青先生如是说,他很期待在日本也能做出一本《知中》杂志。日中之间“想了解对方”这一欲望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支持着两国文化交流的前人们的热情、继《知日》之后又一新尝试-----“游日通道”网站……毛老师用充满激情和幽默的口吻分享着他各种各样的想法,观众们越听越入迷。

演讲会第二部分,2位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和2位在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上台,和大家分享了留学生活的经历,阐述了关于“了解对方”这一问题的观点。留学生们通过在日本兼职、在中国农村支教等经历,发现了在电视、报纸、网络上无法获知的对方国民的真实情况,用自己的摸索建立起自己的观点认知。正如毛丹青先生所呼吁的,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大家深深渴望去“了解”的态度,连结在人与人之间的日中两国的羁绊在这里坚实可见。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分享他们在异国文化中奋斗的小插曲,让会场欢笑声不断。毛丹青先生和现场的观众为这些努力的年轻人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演讲会结束后是毛丹青先生的签名会,观众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观众踊跃举手提问。演讲会结束后,索要新书签名的粉丝在毛丹青先生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毛丹青先生愉快地回答观众们的提问,一边签名一边和粉丝聊天的身影里,我们感受到了他不断挑战新事物的旺盛好奇心和精力。“了解”这事本身是非常简单快乐的。看到毛丹青先生活跃的身影后,大家都察觉到这一简单的事实了吧。

毛丹青先生,谢谢您!

 

自古以来,日中交流史上不乏佳话轶事。如今也有大批有魅力的人才活跃在各个领域。为了向大家介绍“知的乐趣”。今后我馆还会企划内容充实的演讲活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