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日本人而言,剑道是非常亲切的运动。有的人学生时代在体育课上体验过剑道,有的人学校有剑道部,有的人在孩提时代学过剑道,虽然大家与之相关的方式不同,但却是人人都见过玩过的。
那么,对中国人而言,这种穿着裤裙戴着防具挥动竹刀的运动到底是什么感觉呢?果然是会想到武士吗?还是会想到《浪客剑心》呢?
![]() |
年轻的剑士 渡边孝士郎 |
6月19日,本馆继去年的空手道之后,再次举办了介绍日本自古就有的传统运动的活动,名为《剑道 武士的SPORT》。之所以会想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因为遇到了担任讲师的渡边孝士郎老师。直到今年3月,渡边老师从筑波大学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留学一年,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了上海中学的剑道教师。此外,渡边老师还利用周末时间赶赴中国各地,参与在中国指导剑道的活动。他还担任过中国剑道国家队的教练,虽然年仅24岁,却已是活跃在剑道界的名人了。虽然他已经回国,在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继续深造,但仍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上海,为我们带来了此次讲座。
![]() |
意外与新竹刀·防具的历史 照片提供:Felice Beato – 横滨开港资料馆编《F. Beato写真集2》横滨开港资料馆所藏 |
此次活动以《武士的SPORT》为题,剑道的起源当然就是武士了。武士诞生于公元10世纪左右,当时已经确立了正座等武家的礼仪,12世纪左右进入真正的武家社会,然后进入战国时代,诞生了以“剑术”为名的武士格斗术。此后,在安土桃山时代,确立了现代剑道始祖的“小野派一刀流”,并出现了宫本武藏所著的《五轮书》、柳生宗矩所著的《兵法家传书》等许多剑术指导书。此外,于江户初期发明了竹刀和防具,稽古成为了与对手练习対击的方式。然而,当来到明治时代,“武士”这一职业消失了,正当武士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时,新渡户稻造撰写的《武士道》,高野佐三郎撰写的《剑道》,对武士精神、生活、修行方法等进行了综合与总结。这样一来,“剑术”成为了“剑道”,从重视礼仪演变为将剑道活用于教育,于是,东京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等学校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剑道教师。
![]() |
渡边老师说剑道有四种“美。第一是“着装”。裤裙的前面有五条褶皱,这代表着儒教的“五伦五常”(“五伦”是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此外,系在竹刀上的是琴弦。在细节方面也十分注重自然美的剑道着装很有意思。第二是“礼仪”。剑道非常重视礼仪,可以说是“始于礼而终于礼”。第三是“姿势”。举起手的姿势被称为“火之姿”,是攻击中心的姿势。对准心脏所在的左胸,向前击打,以左手“一击必杀”获得一分。第四是“技巧”。大家都知道,击面、击手、击腹的技巧,由此来判定胜负。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比赛时是什么感觉吧。
![]() |
不戴防具演示剑道形(右为北宏志老师) |
和渡边老师一起参加这次活动担任讲师的北宏志老师接过话筒,为我们解说实际比赛和稽古的展示。
首先是日本剑道形。这里用的不是竹刀,而是木刀。虽说称之为“形”,但动作比较慢,实际上木刀并不会碰到身体。但是只要是做了“形”的姿势,会场里就充满了紧张感,鸦雀无声。回响着的只有“唉”“呀”的独特喊声。形是从剑术出现时流传至今的传统,是非常珍贵的。
![]() |
叫着“默想!“的同时结印 |
接着是穿着防具的稽古。在此之前,行礼、默想。渡边老师简短的打过招呼之后,再次行礼。剑道就是如此重视礼仪。戴着防具的是上海的4位精锐剑士。其中还有一位女性。真是非常的正气凛然啊。
其实剑道非常简单。只要在技巧方面击中头部、手部、腹部就能得分。但是,例如五段的渡边老师和初段的人比赛,那么要求的基准就不同。段位高的人在相同的“击面”技巧方面,叫声、姿势、气势等如果不能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话就不能得分。因此,段位高的人目标就会越来越高。
![]() |
![]() |
叫声也是审查要点之一 | 十分扣人心弦的击面! |
那么让我们开始比赛稽古吧。响亮的叫声与身体、竹刀的碰撞、以击面、击手、击腹为目标的剑士们表现出扣人心弦的力量。观众们也非常惊讶,立刻拿出相机拍摄比赛场景。
这就是由北老师指挥进行的戴着防具的比赛稽古,接下来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体验环节!“来吧,要不要试试以竹刀击面呢?!”这么说着,就有四位回答“要!”其中还有···
![]() |
![]() |
这么可爱的小朋友剑士呢!大家都是第一次拿竹刀,很难下手吧?之后是不断的有人说“我也想试试!”许多朋友都参加了体验环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