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Tel: +86-(21)-5257-4766 Fax:+86-(0)21-6278-8988 map 〔别馆 领事部门〕中国上海市延安西路2299号 Tel:+86-(0)21-5257-4766
中国上海万山路8号 邮编200336(广:+86-(0)21-6219-5917) (广:+86-(0)21-6219-5957)  上海世贸大厦13F 邮编200336 Fax:+86-(0)21-6278-6088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文化处>> 文化相关信息

成功举办日本文化讲座!

从“间”到“空间”—— 日本建筑的魅力

 

慈光院 摄影:刘大禹

   

    平常我们都很习以为常地使用着“建筑”这个词,实际上,这个词在中文和日语中都是一样的。而把“architecture”翻译成这两个汉字的是活跃于明治和昭和时期的日本建筑师伊东忠太。最初人们把“architecture”翻译成“造营”,伊东忠太认为“造营”一词缺乏艺术意味,遂将之改成“建筑”。是的,建筑是门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要素。那么,日本建筑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5月16日,在同济大学工学博士郭屹民老师的协助下,我馆在本馆新闻文化中心举办了文化讲座“从‘间’到‘空间’— 日本建筑的魅力”。郭老师曾在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学习建筑,现在同济大学任教,同时参与各种建筑相关展览等的工作。去年,“篠原一男展”(我馆提供后援名义支持)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收获了很高的人气。郭老师也参与了其中的主要工作,起着向中国介绍日本建筑的窗口作用。本次,郭老师将特别就日本建筑及其魅力、历史背景、技术、特征等作演讲。活动报名一开始,报名人数瞬间就满额了,可见中国朋友对建筑的关注度之高。下面,就让我们开启这场建筑之旅吧!

 

Architecture拱门技术=统合=建筑

 

    文章开头已经介绍过“architecture”一词。这一词汇源自“arch”拱门和“tecture”技术的结合,所以也有观点认为其含建造拱门技术之意。在古代,建造拱门需要极高的技术。郭老师以教堂圆形屋顶为例,介绍圆形屋顶需要很高的拱门建造技术,圆形屋顶还有增强教堂音乐的功能。圆形屋顶不仅是一个提高音乐艺术的装置,同时又能进一步美化教堂,使之更具神圣气质。郭老师说,雕刻和绘画原本是建筑的一部分,经过发展才成为了独立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建筑仿佛是艺术的顶点。原来如此!

 

    接下来,话题进入到日本建筑部分。
    日本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神社。而神社中最有名的就要数“伊势神宫”了。该神社每隔20年翻新一次正殿,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正殿是新建筑。但是,每20年重建一次的做法已经持续了千年之久,所以它的样式和技术已有千年历史。由此,郭老师说正殿已然是“活着的”。正殿外侧的柱子在建造初期其实并没有支撑建筑的功能。经过20年,建筑的重量会使屋顶渐渐下沉,屋顶下沉后,柱子就开始发挥支撑作用了。太神奇了!

 

法隆寺五重塔断面 日本建筑学会编.日本建筑史.东京:彰国社、1980:p12-6.

晴空塔耐震构造 构造design map编辑委员会编.构造design map 东京.东京:综合资格院、2014:p129/8-9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第一体育馆 照片提供:独立行政法人日本体育振兴中心

 

    这种高水平的技术,在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法隆寺五重塔中也能看到。这座已历经千年,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塔,实际在构造上其中心柱并未和地面直接相连。因此,发生地震时,可能周围屋顶会摇晃,瓦片会掉落,但是塔不会倒塌。这一技术也被运用到了东京晴空塔中。日本现代建筑就是这样继承着古代的技术和匠心,与之相连相通。例如,日本代表性建筑师丹下健三的经典之作——作为东京奥运会游泳赛场(第一体育馆)和篮球场馆(第二体育馆)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为了让从全世界各地来的人们对日本留下深刻的印象,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运用了神社的意匠。在如今这个时代,相信日本建筑的技术将会有飞跃性的发展。
    下面,让我们回到奈良时代。日本深受中国的影响,这一点通过建筑也能充分了解。比如鉴真和尚建造的唐招提寺,带有非常浓重的唐代建筑味道。另外,东大寺的大佛殿和南大门也反映着宋代最先进的技术。
    下面是平安时代。阿弥陀堂建筑寝殿造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样式之一。该样式的代表是“平等院凤凰堂”。郭先生断言“在日本没有比它更重要的建筑了”。为什么呢?因为……

 

照片提供:平等院

 

    因为它的图案被用在了钱币上!说到一万日元钞,大家会想到上面印着的福泽渝吉肖像,其实它反面印着的就是平等院凤凰堂的“凤凰”。还有10元硬币上也刻着凤凰堂呢!这么说来,确实没有其他一座建筑能与其相比了。
(钱币的图案:https://www.boj.or.jp/note_tfjgs/note/valid/issue.htm/#p01

 

    此外,凤凰堂还有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非常 “扁平”。该堂意在表现极乐净土,参拜者在对岸隔着池塘参拜。虽然从堂正面无法看到,但是它的后方其实还连接着“尾廊”。因此从正上方俯视成“凸”字状。郭老师说,日本建筑的一个特征就在于此。即便佛像亦是如此,法隆寺的百济观音从侧面看就非常薄。喜欢平面地看待事物,可能就是日本动漫文化如此发达的原因所在吧。现代美术中,以村上隆、奈良美智为代表的“超扁平”风格非常有名。与此同时,现代建筑中也盛行“超扁平”潮流,可以说这是日本特色之一。比如谷口吉生的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广场Rest House。它虽是一个展望台,在物理上却是一座非常“薄”的建筑物。其幕墙采用高技术结构材料,大面积运用玻璃以达到“透明”效果。另外,现在人气超高的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共同成立的SANAA建筑事务所建造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也运用了大量的玻璃,打造出建筑的通透感。此类设计最终目的在于营造出一种没有边界、可以自由行动的感觉。没有笨重的大门,仿佛从哪里都进入内部,十分扁平。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也是一样。原本建筑师就是要将它建造成一座可以用作任何用途的建筑,它所达到的无边界感着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广Rest House 摄影:李一

 

 

撮影:中道淳/Nakasa&Partners

提供:金泽21世纪美术馆

   

    由此可见,日本建筑的特征其实就是和艺术、动漫相通的扁平感。在城市规划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扁平感。请看东京地铁的设置。把车站作点,点和点之间线路纵横交错。这在二条城的构造、通往茶室的石子路、以及篠原一男的建筑中也有所体现,是它们的共通点。

 

 

    而高科技是支撑着扁平日本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其他国家要建造这样的玻璃扁平建筑恐怕难度颇高。19世纪,日本大力提倡耐震结构,现在这些扁平的玻璃建筑也采用了耐震结构,正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日本建筑师才能打造出如此美丽透明扁平的建筑。

 

 

    郭老师大约两小时的演讲带我们走进了一场建筑之旅,让我们徜徉在如此壮观的故事海洋之中,大家都深受感动。非常感谢郭老师让我们体会到了建筑世界的深奥和日本建筑的魅力所在。谢谢!

 

※  成为新闻文化中心会员,会最早得知活动信息哦(成为会员的方法请点击这里)。也请定期关注本馆HP的最新消息和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官方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