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到有困难的人就想伸手相助。轻松地跨越国境赶到有需要的人身边,一起挥洒汗水辛勤工作。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就是坚持这种出发点、从事政府开发援助(ODA)的专门组织。该机构长年负责包括对华在内的大量日本ODA工作,经验丰富,为了改善人类遭受的贫困、灾难、脆弱的社会架构等,活跃在世界各地。
本次我们邀请到该机构的土居健市先生,于2014年12月24日和25日两天开展了以“利用日中合作的‘心理援助’模式 抚慰四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为主题的演讲。土居先生曾参与对华ODA之一的四川大地震灾区重建—心理援助人才培养项目。聆听讲座的是肩负着日中关系未来的上海高中生们。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相当于日本的中学、高中)和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里学习日语的学生很多,同学们通过在提问环节积极用日语提问等,加深了对ODA的了解。
![]() |
国际协力机构的土居健市先生正在介绍灾后心理援助项目
|
![]() |
“在这些地方也有ODA哦!” |
我馆的后白领事为大家简单明了的介绍了那些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对华ODA |
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9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伤害。而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们还不得不面对亲人罹难的伤痛继续生活。为了培养能够从事灾民精神保健、社会心理支援工作的人才,并建立起能确保心理支援工作长期运作的体制,2009到2014年的5年间,JICA在以四川省为中心的地区实施了灾后心理援助项目。讲座中,土居先生为大家介绍该项目是如何同社区、学校、医院合作,建立灾民心理援助运作模式的。大地震发生时才10岁左右的同学们,一边做笔记一边认真聆听。
ODA通过一个个这样的项目支援着无可替代的每一个人,构筑起国与国之间的信赖合作关系。日本正式确定对华提供ODA援助是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第二年,即1979年。至今日本对华ODA已在中国各地为构建日中信赖合作的关系做出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ODA说起来简单,但要把握它的整体绝非易事。“到底什么是ODA呢?”为了解答同学们的疑惑,我馆的后白领事从对华ODA的历史和整体、以及我馆实施的ODA事业―“利民工程•人的安全保障无偿援助”项目的概要和作用等方面着手,结合数字和照片进行了说明。想不到在上海浦东机场这样我们身边的地方就有日本的对华ODA呢!
所谓国际合作,需要人有能力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协调中顺利推进项目。同学们对这样的职业似乎很感兴趣。当土居先生展示他身着外国民族服饰的照片,介绍当地的奇闻轶事时,大家都乐了。说不定在座的同学中,也会有人将来活跃在国际合作的世界舞台上吧。
![]() |
![]() |
![]() |
同学们听讲的神情认真投入 |
日中两国的关系常被用“一衣带水”来形容。
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政府和民间力量积极援助灾区,令中国人民印象深刻。反过来,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来我馆捐款的中国朋友也排起了长长地队伍。另外,迅速赶到日本东北灾区的中国救援队中,还有队员曾经参加过JICA在华实施的“中日合作地震紧急救援能力强化项目”。以上种种,可以说是两国合作关系长年累积的象征。
迄今为止的日中合作活动饱含了前人们的心血和努力。为了把这一接力棒切实传递到年轻一代人手里,我馆今后将继续在各领域企划内容充实的演讲活动。有兴趣的学校,请务必联系我们。真诚期待着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