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Tel: +86-(21)-5257-4766 Fax:+86-(0)21-6278-8988 map 〔别馆 领事部门〕中国上海市延安西路2299号 Tel:+86-(0)21-5257-4766
中国上海万山路8号 邮编200336(广:+86-(0)21-6219-5917) (广:+86-(0)21-6219-5957)  上海世贸大厦13F 邮编200336 Fax:+86-(0)21-6278-6088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文化处>> 日领馆新闻>> 日领馆新闻[7号]架起日中经济合作的桥梁 新日铁和宝钢

架起日中经济合作的桥梁 新日铁和宝钢

架起日中经济合作的桥梁 新日铁和宝钢

2003年的上海,高楼林立,一望无际。每当眺望此情此景,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衣斐正先生不禁会回想起为了70年代上海宝山钢铁厂第一期成套设备建设而进行的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时的情景,感慨万千。衣斐先生作为新日铁的员工,从1978年的上海宝山钢铁厂第一期成套设备建设开工以来,一直从事中国钢铁工业和本公司的相关项目工作。
“当时,上海宝山钢铁厂的建设,正面临着由于文革而城市基础设施百废待兴的经济调整、外币政策变化等各种问题。但是,最大的难题是疏松的地基的改良问题。宝山钢铁厂设想建于长江口,从那里海水逆流而上,沙土随海水流入,河水被污染了,含有盐离子。高热熔铁的炼钢过程,需要大量的冷却水。这种水必须是淡水。但是,宝山建设工地周围的水都是海水。因此,地基强化、淡水化处理、海水沙土疏浚,在钢铁厂建设前,这些问题都必须首先解决。钢铁厂工地可以说相当于2、3幢高楼重。作为支撑的基础工程,一项大型的钻探土木工程被实施了。当时从日本传入上海的地基改良技术、钻探技术,一定成为了现在上海高楼建设技术的‘地基’了吧。”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衣斐正先生
新日铁和中国钢铁工业的关系历史悠久。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在东西方冷战格局中,选择自力更生路线,中国钢铁工业陷入低迷。1974年始的武汉钢铁厂现代化项目成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的一个转折点。一系列先进的轧机图纸和技术,从日本和德国引进,以前苏联的技术为基础,尝试将以往技术活用化。这个项目,是由新日铁负责热轧技术的。继武汉之后,另一个大转折,就是上海宝山钢铁厂的建设。
通过武汉项目的经验,中国痛悟本国炼钢技术的大幅落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不仅来自海外的钢铁制造技术、设备,就连高成色的铁矿石、资金等也必须筹措到位。以前,在采集挖掘铁矿石的地方建设制铁厂,使用原料的制造工厂却分散在各地,也就是通常说的原料当地处理,各地分散,这种路线必须要180度大转换。下定决心的中国在钢铁的消费地,拥有贸易港的上海建造了临海型现代钢铁厂——上海宝山钢铁厂。
第一期工程于1978年末的12月23日开工。当初,中方要求是希望实际从翌年79年起,用3年时间,到81年,建成高炉3座--开工后36个月建成1座,42个月建成2座。新日铁体谅这种车轮大战的方法。但是,对当时中国经济状况冷静考虑后,新日铁认为用36个月建设高炉3座十分勉强。提出以符合中国国力的速度进行建设的提案,将工期目标延长到4年。85年9月,依照目标,第1座高炉被建成了。作为中国首个,从上游工程到下游工程,拥有一体化生产能力的高炉在上海开始运转了。虽然紧接着的第二期工程中,引进范围被扩大了,除日本以外,从德美法意澳等国引入了技术设备,但是第一期的设备,几乎全是从日本引进的。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艾宝俊总经理说道:“第一期项目中,不只是技术设备,这里的管理技术也是从日本引进的。从70年代的第一期起至今,新日铁和我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今年7月,两个公司又签订了1800毫米冷轧工程合资意向书。现在,汽车业兴旺是世界潮流,这在中国也是一样。我们宝山钢铁和新日铁,理应响应要在中国扩展市场的汽车业的强烈要求,于是决定建立这个合资企业。我们今后,将在汽车业领域扮演主角。因此,为了向汽车业提供钢材这一共同目的,日中双方合力完成,相信这必将使我们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即使在没有像本次合作那样的特定合作项目时,双方领导每年至少也有1至2回促膝长谈,直接进行协商的机会。合资意向书签订之前,日中相关人士频繁会面,反复协商。仅进行了16个月的协商,已对细节深入阐明,而不只是简单的协议。涉及到不同法律法规问题,回报率上涨问题等,从初步问题到高级课题,大量的问题必须解决。
但是,通过这些协议,宝钢和新日铁,日本和中国的相互理解更深了。产业层面的交流,对日中双方都有利并且有意义。不仅是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超越这些不同,面向共同的目的而进行的各个层面协议,可以加深我们间的友谊。认真协议后,我们大家相互间举杯共庆,把酒畅谈。在一本正经的协议结束以后的日子中,作为个人与个人,摆脱了一本正经的自己,相互间看到了真实的面孔。在共渡的这段时光中,由于工作而建立起了信赖关系。我感到这种非正式交流而建立的相互关系,比在正式场合的交流,实际上要深得多,持续得长。”
78年开工,85年开始创业的宝山钢铁厂。炼钢能力从开设时的300万吨上升到了1120万吨。与78年缔结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同步前进,作为日中经济技术合作象征的钢铁厂今后生产能力一定会继续提高,成为上海经济成长强有力的支持。

上海周边地区日本政府提供资金的大型项目

关于宝山钢铁厂的发展,日本政府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备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迄今为止,在宝山地区,由日本政府提供建设资金的大型项目有两个,第一是宝山港口(船舶停泊点)的配备工作。1994年至95年间,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贷款135亿2600万日元(11亿3663万人民币,1元人民币=11.9日元),建成了上海宝山地区的3个船舶停泊点(1400万吨/年),以及火力发电所(最大发电量为350MW), 以解决该港口货物交易的需要,用于改善上海市电力不足,以及使电力供给安定化。费用是船舶停泊点建设所必需的土木工程、装卸机械、计算机控制系统、拖船、供水设施、供电设施等费用的补充。1992年的年3000万吨港湾吞吐量到2000年末已计划倍增至6600万吨,同项目的1400万吨量公共货物用船舶停泊点也已在宝山钢铁厂内建成。
第二个项目是发电所建设项目。94-95年间,共计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贷款174亿9800万日元(约14亿7042万人民币,1元人民币=11.9日元),缓和了上海电力网内电力需求紧迫的压力,旨在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建成了从发电设施,到电气设施,灰尘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供水设施、发电控制设备等。
除了宝山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上海周边地区也有日本政府提供资金的大型项目,如上海浦东机场建设事业项目。提供给上海市人民政府400亿日元(29亿4000万人民币,1元人民币=13.6日元),用于飞行区、旅客通道设施、货物通道设施、设施建设等。
此外,98年开始的苏州市水质环境综合对策可行性研究中,太湖周边的污水处理场建设,下水道网改善,市内水路配备,从太湖导水事业项目等,共贷款62亿6100日元(约4亿1740万人民币,1元人民币=15.0日元)对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水的供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上海市周边主要的日本政府对华开发援助事业项目
事业项目 金额(亿日元) 人民币换算(亿元) 实施年 完成年
上海宝山城市基础设施 309.99 26.04 1994 2001
内部港湾 135.26 11.36    
内部发电所 174.98 14.70    
上海市浦东机场建设 400.00 29.41 1997 1999
苏州市水质改善 62.61 4.17 1998

(注:兑换率根据项目每次有所不同)